安徽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、重要承载地和集中展示地。2020年以来,歙县人民检察院先后在文物保护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,助力当地文保单位得到整治与修复,非遗传承保护也日趋规范和提升。
2023年7月,在安徽省院、黄山市院的指导下,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也拉开帷幕。然而,歙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167处,县级占有量位列全国第一,很多村落还在高山之中,交通不便,光靠人力走访,即使两个办案组每日下乡查看,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。办案团队不禁陷入了思考,要如何兼顾调查的效率与案件的质量。
实践出真知,还是要先开展实地走访,摸清基本情况。于是,歙县院先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调查了20多个村庄,总结出“古民居倒塌严重”、“新建、改建房屋破坏传统村落整体风貌”、“村落周边古树遭到破坏”等线索共15类。恰逢我院开展“数字检察”相关业务的培训,歙县院不禁将二者联系起来,如果能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,利用现代化的数字筛查技术,那么案件调查是否会更高效?
展开来说,依据我国相关规定,传统村落需要保持风貌统一的物质肌理。如徽州地区的传统村落,一般都为徽派建筑。如果突兀的建起来其他风貌的新房子,对当地传统村落的风貌而言就是一种明显的破坏。当然,考虑到历史原因,办案团队需要以该传统村落正式挂牌保护当日的卫星图片为标准,再与当下同区域卫星图片进行对比,从而找出变化。徽派建筑屋顶多黑、灰、墨绿色为主,如果出现明显的红色、纯白色、蓝色等,很有可能是新建了别的风格的房屋或是搭建了铁皮棚、阳光棚。
思路虽然理清了,但数据来源却出了问题。歙县院曾尝试运用手机地图软件或前往相关行政机关调取卫星图片,但这些图片要么不够清晰,要么拍摄时间和区域范围无法满足办案团队对比筛查的需求,人工对比也会产生更大工作量。面对这些困难,办案团队仍没有轻易放弃,主动联系芸起科技团队共同研发,寻找到更为清晰的卫星遥感数据包,将设想落地。
2023年8月底,歙县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大数据监督平台正式上线。该平台集卫星图片数据整合、对比筛查、定位导航、图片上传以及报告生成等多个功能,依据《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》中关于徽派建筑的屋顶特性的描述,通过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算法自动筛查出疑似破坏风貌的案件线索。在该线上监督平台的指引下,我们可以精准定位案件线索发生地,上传案件现场照片,同时该平台生成的报告,本身也可作为客观的案件证据使用。
最终,歙县院实地走访了传统村落46处,运用监督平台生成全县传统村落的《传统村落疑似风貌变化线索报告》,并向各乡镇及住建部门随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一同送达。这份报告既是对建议书中案件事实的佐证材料,也是乡镇政府和县相关部门后续开展摸底的辅助性材料。借助该平台成果,助力县住建局对120余栋古民居开展修缮和风貌整治工作,完善了正在送审的《歙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近中期纲要(2023-2035)》,并推动各乡镇针对检察机关提供的《线索报告》开展“清单+闭环式”管理。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09
2025-01-02